酒驾误区,你知道吗?
对于一个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行业来说,激烈的竞争可以快速地促进市场的发展。
当务之急是强化一行三会的信息沟通机制,统一各个部门统计信息的口径和格式,将定期交换信息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调整政府行为模式需要改变目前有关部门管得过多、过细、过严的做法,切实下放行政权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本应属于金融机构自身管理权限的管理权力还给金融机构,降低金融机构因行政管制而带来的成本。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不一,导致不同省份之间出现较大的监管差异,市场规则和监管力度的不统一很容易带来金融秩序紊乱和监管套利。尽管外围突破策略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然绕不过主体金融机构改革这道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金融领域推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例如利率市场化、通过上海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和简政放权、股票IPO注册制酝酿推出、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出台、积极推进保险市场发展和配套改革等等。二是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教训,过快放开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将导致银行数量过多、竞争过度,银行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易行难。
二是要从试点入手,深化主体金融机构改革,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带来重复监管和过度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提高债券市场的普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架构体系、规则制度、信息化建设等要素。
债券市场应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着力强化投资人的风险教育,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资人权益保护机制,是补齐市场发展短板的重要措施。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过程中风险环境的变化,特别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安排:一是继续强化债务融资工具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保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合理增速。政策建议 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更加紧迫,客观上需要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债券市场给予支持,债券市场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化改革提速,有效提高了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信贷过快增长不可持续的形势下,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客观上要求债券融资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注重提升债券市场的发展质量。目前,银行间市场存量规模已经超过45万亿元,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存量规模超过9万亿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监测金融风险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债券市场的绿色发展内涵还体现在市场的低风险运行状态上。
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来说,中国债券市场的覆盖面仍有很大扩展空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达到3.8万亿元,其中置换到期存量债务3.2万亿元,将地方融资成本从平均约10%降至3.5%左右,为地方财政节省利息约2000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注重信用风险的市场化防范与处置。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创造条件提高市场普惠性。
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银行间债券市场经受住了信用风险事件的检验,先后妥善处置了熔盛重工等信用风险事件,保障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的稳健运行。债券市场不仅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平台,而且在增投资、稳增长中,提供了专项债等支持措施,基本适应了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融资需求。
截至2015年末,银行间市场各类参与者达到9642家,较上年增加近五成。2015年,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推出注册制改革,扩大了试点规模。
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厘清提高市场普惠性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逐步完善市场环境,使更多的发行人和投资人能够引得来、留得住、能获益。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统筹监测跨市场风险。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占到全部债券发行规模的94.2%。但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债券市场仍存在短板,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市场普惠性问题。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债券发行规模显著增加,保持了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满足稳增长的资金需求。
上述政策,为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赢得了回旋余地和处置时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中国债券市场在2015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成绩,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方面的宏观作用进一步增强。
进入2016年,银行间市场进一步向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人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接近400只、规模超过4000亿元,占全部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约70%。
对新兴的集合类投资人如何加强管理,是否应该对某些集合投资产品实施穿透式管理。2015年,借助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
2015年,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促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面对经济转型,银行间债券市场要把创新和解决实体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分层管理体系、证券化技术、债务融资工具箱,帮助企业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以新理念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了许多新变化,保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为例,目前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持有比例已降至30%以下,银行理财、基金、信托、资管产品等集合投资人持有比例超过50%,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最主要的投资者群体。
既避免出现用传统的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债券发行,也避免使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各类债券发展加以限制。债券市场要配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总体布局,进一步丰富境外发行人类型和数量,不断拓宽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范围。
在应对信用风险事件过程中,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积累了风险处置相关案例。新增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达到19.1%,成为除银行贷款之外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比如,银行间债券市场长期以来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特点而建立的投资者管理和教育体系如何调整。鼓励更多的合格境外投资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丰富投资者结构。
其中,债务融资工具全年发行达到5.4万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12%。2015年,债券市场开放提速,熊猫债发行人群体相继扩展到国际性商业银行、外国政府和主权国家,境外投资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政策基本放开,境外机构数量大幅增加至300家以上,持有债券规模也有明显增长。进一步推动市场对外开放。两家境外商业银行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加拿大BC省发行首单外国政府人民币债券,韩国政府发行首单境外主权国家人民币债券。
当前公司信用类债券发展势头良好,直接面向实体企业,投资人多元,市场创新活跃。2015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债券发行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3%,为十二五期间增幅最大的一年。
一方面,超过14万亿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只覆盖了三四千家发行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取得突破性进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控制和缓释。
过去几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全球领先,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三,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未来一个时期,国内经济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仍然艰巨,信用风险事件增多难以避免。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